本篇文章336字,读完约1分钟
最近,我的朋友去日本出差,买了很多东西回来。当你回家仔细看看,许多产品,包括衣服、鞋子和小家电,都有“中国制造”的标签。我不禁觉得,“所有在中国生产的东西,怎么去日本卖都比在我自己的国家便宜,有的甚至比一半还便宜。”

近年来,中国人一直在海外扫货“买”!购买!购买”似乎是常态,人们对此并不感到意外。然而,国内外商品价格普遍反转表明,在一些地区,这不再是商品价格的问题。当它延伸到生产这些商品的企业时,许多国内企业发现,如果他们“走出去”到国外投资,许多外国企业的购买价格也很有吸引力。

尽管有关舆论一再表示“人民币贬值没有依据”,但面对国内外商品与M&A价格的巨大差距,许多企业仍选择投资本票。2016年,中国对外投资同比增长44.1%。央行行长周小川认为,这是导致去年底人民币贬值的一个重要因素。至于外国投资的过度增长是否导致人民币贬值,或者人民币贬值的趋势是否导致外国投资的快速增长,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外资过度的趋势引起了相关管理部门的警惕。

今年1月,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原则上中央企业不得在境外投资非主营业务。此外,要建立境外投资负面清单制度,设定禁止和特别监管的境外投资项目,实行分类监管。其中,禁止负面清单中的境外投资项目,不允许中央企业投资;列入特殊监管负面清单的境外投资项目,应提交SASAC履行对投资者的核查程序。

在全国“两会”期间,商务部部长钟山表示,中国政府一贯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但不鼓励盲目和不合理的外国投资。“我们不仅要劝阻,还要监督这些企业”。周小川还表示,一些外国投资与中国的产业政策不一致,比如投资体育、娱乐和俱乐部,还有一些抱怨是外界引起的。因此,给予一定的政策指导是必要和有效的。

这些高层言论表明,中国的外资政策在过去已经微调到支持企业“走出去”的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月份,中国对外投资总额为532.7亿元,同比下降35.7%。与2016年12月相比,环比下降4.6%。对此,中国央行副行长潘认为,过去几个月中国对外投资放缓是市场主体回归的合理性。

然而,政策的微调在执行上有困难。钟山表示,中国企业的正常对外投资不会受到任何影响。但是什么是“正常”和什么是“异常”?除了投资项目类型的筛选,还有其他标准吗?如果国有企业对外投资和资本比较容易核实和记录,就没有必要指导民营企业的对外投资项目和资本流动。由于民营企业的机制更加灵活,在中国经济日益与世界接轨的背景下,一条道路的堵塞意味着另一条道路的黑暗。例如,中国的进口贸易在2月份增长了44.7%,其对外贸易在过去三年中出现了600亿元的逆差。这让人们怀疑,突然出现的贸易逆差是否有可能导致国内资金因资本外流受到控制而偏离经常账户曲线。

但是,从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角度来看,中国对外投资的步伐不会受到外汇储备下降的影响,而中国不鼓励对外投资的舆论也是不准确的。但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项目的审计和真实性验证将进一步加强。但是,如果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的M&A价格差距仍然不小,人民币的贬值趋势保持不变,国内企业的经营环境仍需大幅改善,国内资本“走出去”的冲动仍将非常强烈。
标题:中国对外投资当更多理性做主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716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