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12字,读完约4分钟

路透社(Reuters月17日(星期五)发表文章称,欧佩克和俄罗斯产油国发起的全球减产已经走过了一半的路程,但亚洲市场的原油供应没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这进一步证明了减产和遏制全球供过于求的联合措施是无效的。

联合减产效果不佳 亚洲市场石油供应不降反升

据《金融快报》报道,去年11月底,欧佩克八年来首次达成减产协议,将减产约120万桶/日,新的产量目标为3250万桶/日,超出市场预期。该协议将于2017年1月开始实施,为期6个月,旨在解决全球原油供应过剩问题,从而结束2014年以来的原油市场危机。必须指出的是,去年欧佩克设定的日产量上限为3250万桶,其中印尼的日产量为74万桶,但由于印尼暂停欧佩克成员国资格,欧佩克的“有效”日产量上限为3176万桶。

联合减产效果不佳 亚洲市场石油供应不降反升

去年12月10日,俄罗斯等11个非欧佩克产油国同意参与减产,日产量将减少55.8万桶,低于最初设定的60万桶的目标。然而,这仍然是欧佩克成员国和非欧佩克产油国自2001年以来达成的第一个减产协议,也是非欧佩克产油国对减产的最大贡献。

联合减产效果不佳 亚洲市场石油供应不降反升

目前,联合减产行动已经进行了近三个月,但作为世界上最大、增长最快的市场,亚洲的石油流入量目前已升至历史最高水平。

根据路透社的石油研究和预测数据,3月份大约有7.14亿桶石油将被运往亚洲,比去年12月宣布的减产幅度增加了3%。

此外,欧佩克月度报告显示,1月份全球原油库存增加至2.78亿桶,高于5年平均水平。

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Harvard Kennedy School)贝尔维尤科学与国际事务中心(Bellevue Center for Science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高级研究员莱昂纳多莫格里(Leonardo maugeri)指出,联合减产不足以重新吸收全球过剩供应,因此,如果2017年石油需求增长率无法反弹至创纪录水平,油价可能会进一步大幅下跌。

联合减产效果不佳 亚洲市场石油供应不降反升

尽管达成了减产协议,但中东和俄罗斯对亚洲的石油供应仍然很大,美国和欧洲对亚洲的供应也不小。

由于全球石油供应持续过剩,欧佩克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欧佩克需要推高油价以平衡政府预算;另一方面,如果欧佩克减产推高油价,它将失去市场份额,因为美国和其他产油国将填补空缺口。几乎没有迹象表明产油国将大幅减产以结束供过于求的局面,而且数据显示美国原油产量正在回升,因此分析师认为,只有强劲的需求才能最终解决供过于求的问题。

联合减产效果不佳 亚洲市场石油供应不降反升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周三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10日这一周,美国国内原油日产量增加了2.1万桶,至910.9万桶,连续四周增加,并保持在900万桶/日的阈值以上,达到一年多来的最高水平。

联合减产效果不佳 亚洲市场石油供应不降反升

新加坡石油贸易公司斯特朗石油(strong petroleum)的董事总经理奥伊斯坦·贝伦森(Oystein berentsen)表示,亚洲的需求每天增加约70万桶,因此过剩的供应最终将被消化。

联合减产效果不佳 亚洲市场石油供应不降反升

然而,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Harvard Kennedy School)贝尔维尤科学与国际事务中心(Bellevue Center for Science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高级研究员莱昂纳多莫格里(leonardo maugeri)表示,强劲的需求增长可能会缓解长期存在的供过于求问题,但初步数据和分析并没有预测到这种进展,尤其是当中国和印度的需求增长明显放缓,而中国和印度是全球石油消费增长的两大引擎时(Aiji,净值,信息)。

标题:联合减产效果不佳 亚洲市场石油供应不降反升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7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