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40字,读完约3分钟
(赵强郝齐家)“每个企业家的故事都可以写成一本书。创业初期会很艰难。这是一个“休眠期”,所以我们必须沉下心来做事情,把产品做得更好,把客户服务做得更好。市场是一个积累的过程。现在创业已经步入正轨,我认为回到中国创业的机会比挑战多。”安徽海归企业家郭涛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ac _ as _ id = 1807AC _ format = 0;AC _ mode = 1;AC _ group _ id = 1;AC _ server _ base _ URL = " me . AFP . China news/";

在中国合肥高新区合肥留学生创业园,记者见到了正在与创业团队洽谈业务的归国华侨企业家郭涛。思维敏捷和演讲得体是郭涛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2008年,他毕业于德国郭涛大学,获得双硕士学位。2010年8月,他和两位在德国学习的合作伙伴回到中国,成立了一家高科技公司,从事生物质能和环境保护的开发和应用。作为安徽省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公司成功申请了30多项专利技术,其中包括4项授权发明专利,并于去年9月获得第六届“华侨社区(创新团队)贡献奖”。

据了解,截至目前,安徽省拥有海外留学生企业知识产权3485项,其中专利申请1499项,发明专利757项。
郭涛告诉记者,当他选择在合肥创业时,他觉得这里的投资和创业环境很好:人才济济,科教资源丰富,交通便利,这也符合公司的发展方向。“刚进入国际学生创业园,就有对国际学生创业政策的支持,现在我已经享受了十多项政策支持,比如房租补贴。"

郭涛表示,2016年,其产品销售额近2000万元(人民币,下同),其中陶瓷膜产品销售额超过1400万元。
“我们坚持以高质量的产品拓展国内和国际市场。在海外,我们利用进出口公司进入印度和泰国等“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内市场。去年的海外贸易额超过300万元。”郭涛认为,国家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对企业的发展有很大帮助,他会很好地抓住这个机遇。

与郭涛不同,康伟从明斯特大学毕业后回到了家乡安徽,承包了200多亩农田种植有机蔬菜。他告诉记者,收入不是他回国的主要因素,而是利息。
鉴于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康威坚持不使用化肥和农药。按照有机标准种植的蔬菜很受欢迎,尽管价格很高。他说:“政府对农业有很多优惠政策。镇政府也投资了10多万元帮我修了两条路。我对自己选择创业非常满意。”

与此同时,毕业于弗吉尼亚大学回国创业的杨双思,去年创办了一家生产智能设备的企业,落户合肥留学人员创业园,并在三年内获得了免租金、退税等优惠政策。

杨双思说,美国企业注重基础研究和开发,而中国企业注重上层应用,他们的经营理念不同。他承认创业很难,资金的压力总是存在,但创业的前景是可以预料的。“我喜欢创业的过程,希望以脚踏实地的方式生产产品。”

据悉,今年安徽省计划支持30个项目(26个创新项目和4个企业启动项目),补贴260万元。主要支持对象是回国不满5年、年龄在45岁以下的留学生。(结束)
标题:安徽“海归”谈回国创业:机遇比挑战更多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720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