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30字,读完约2分钟
在央视“3.15”晚会后,“卡莱比”一夜之间成为热门词汇。
这种畅销的日本进口食品一度受到中国消费者的青睐,但由于来自核辐射区域,严重影响食品安全,它已被完全下架。
与此同时,媒体迅速爆出,根据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相关规定,除了卡莱比之外,一批来自污染地区的食品,如日本养生酒、万信大米和洋梅树也流入了中国。

据了解,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事故后,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3月24日发布公告,禁止从日本福岛、枥木、群马、茨城和千叶县进口乳制品、水果和蔬菜、水生动物和水产品。

同年6月,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调整了对出口中国的日本食品和农产品的检验检疫措施,福岛、群马、枥木、茨城、宫城、新泻、长野、琦玉、东京和千叶等10个县的食品、食用农产品和饲料暂时无法出口中国。

那么,在国家明令禁止的情况下,这些具有安全隐患的进口食品是如何流入中国并到达消费者手中的呢?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China 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Center)分析师张指出,过去销售的食品大多来自一些在线电子商务平台或跨境直邮渠道的个体商贩。从各种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上了解到的信息还显示,在海洋码头(Ocean Terminal)和小红狐(Xiaohongshu)等平台上销售的卡莱比也来自直邮。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王建表示,目前中国存在两种跨境电子商务模式:保税库存模式和跨境直邮模式。在保税仓储模式下,境外进口产品在进入国内保税仓库时,需要提供原产地证书,并通过海关和国家检验的一系列检验和备案。来自日本核污染区的产品由于原产地证书而不能进入国内保税仓库。

直邮模式不需要原产地证书。“相比之下,保税库存模式在监管流程和安全性方面要好得多。在直邮模式下,无须提供产地来源证,货物的质量和安全难以保证。”王建如表示:“一些零售卖家的渠道更加清晰,甚至通过海外采购等渠道,安全性更差。”(中信。3月16日/夏斌)
标题:“3·15”曝光“卡乐比” 跨境直邮背后有何隐患?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721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