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91字,读完约4分钟

20日,中国考古界出了一个大新闻——传说中的“张河口沉银”只存在了300多年,最后证明它不是虚构的水中文物!这次出现了近两万件文物,再现了这一传奇的历史事件。

江底挖出万余件战乱宝藏 中国考古界搞了个大新闻!

21日晚,在25件金器集中的地方,考古学家又发现了一些金器。这个地方集中的许多金器都是半成品。可以清楚地看到雕刻的部分还没有完成。考古队推测,这可能是一些未经加工的原材料。虽然它已经被掩埋了300多年,但刚从水中出来的文物还是像新的一样明亮。

江底挖出万余件战乱宝藏 中国考古界搞了个大新闻!

利用废弃文物修复明代历史

水中出土的文物包括一批金银书籍、重约1800克的银锭和无数成堆的金银饰品,包括龙形装饰的金手镯、精美的耳环和纽扣,以及盒子和柜子上的拉环和各种发夹发饰。根据专家的初步判断,这些物品有的来自藩王或皇族,有的来自士绅商人或富人。

江底挖出万余件战乱宝藏 中国考古界搞了个大新闻!

让我们先看看这幅画,然后欣赏它

金色的书

“西王功勋”金币

“西方国王奖赏”银币

大顺鲍彤铜币

金鼎

各种银锭

一部分水是“黄金和白银”

与你的手掌相比,这个银锭实在是太大了!

这堆闪闪发光的珍宝,

如何再次看到光明?

在挖掘工作的背后,

这是一个怎样曲折的传说?

~让我们继续探索~

谁是张?

张,陕西延安人,崇祯三年(1630年)参加米脂农民起义,被称为“八王”。

1644年,张突破成都,在成都称帝。他把这个国家命名为“大溪”,并把它的名字改为“大顺”,把成都作为西京。张在成都站稳脚跟后不久,与南下的清军展开了一场激战。

江底挖出万余件战乱宝藏 中国考古界搞了个大新闻!

1646年,张在四川西充凤凰山与清军作战时被箭射死。

为什么张会“沉银”?

据民间传说,张在明末清初打败四川,曾“失银于河”。《蜀璧彭山县志》记载,张在江口战败,船被烧沉,金银随船沉入河中;《蜀警志》记载,张收集的金银将在河口沉入河中。

江底挖出万余件战乱宝藏 中国考古界搞了个大新闻!

当时流传着一首歌谣:“石牛有十万金银斗石鼓,谁会破,谁就买成都府。”

然而,由于没有官方的历史记载,在历史上关于江口是否有沉银以及沉银的位置一直存在争议。

宝藏是如何被发现的?

近年来,在闽江彭山河口建设过程中,陆续发现了一些与张有关的文物,为解开历史之谜提供了线索。挖掘工程于2017年1月5日开始,截至3月15日,挖掘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

江底挖出万余件战乱宝藏 中国考古界搞了个大新闻!

20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宣布,始于今年1月的彭山河口沉银水下考古,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取得了很大进展,现已出土文物1万余件,证实了“张河口沉银”的传说。

江底挖出万余件战乱宝藏 中国考古界搞了个大新闻!

20日,文物考古单位从岷江围堰中抽水,将开挖环境由水下改为陆地。

考古学家在离“陆地”约5米的地方挖掘出一个长达数百米的坚硬河床。起伏的棕红色河床看起来仍像一场“愤怒的风暴”,文物散落在“波浪”沟的卵石和河沙之间,文物堆积层约2米厚。

江底挖出万余件战乱宝藏 中国考古界搞了个大新闻!

一个装着几个银锭的木质鞘从水里出来。这个圆柱形的鞘位于河床的凹槽中,大约1米长,直径20厘米。

中间有几个银锭,比成年人的拳头还大,50两。

━由于木质鞘的局部损坏,附近散落着一些银锭。

考古学家用仪器探测未探测的河床。

据介绍,水水的文物包括明代封臣嫔妃的金银册,以及各种金银首饰,如金币、银币、大顺铜币、银锭、戒指、耳环、发夹等,还有铁刀、铁剑、铁枪、铁箭等兵器。在明代,只有金锭上的地名涉及20多个郡县。

江底挖出万余件战乱宝藏 中国考古界搞了个大新闻!

经过现场调查,30多名考古学家认为:

这是在中国传说中记载的几件皇家宝物中发现的唯一一批由考古机构科学发掘的宝物;

污水中文物的数量、等级和种类具有很高的科学、历史和艺术价值。

研究明代的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和生活史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是中国晚明社会历史的一幅画卷。

这次考古发掘使用了大量的新技术和最新的科技手段,还公开招募全国志愿者,为公众参与考古提供了一个平台。据了解,挖掘只能在旱季进行,离今年挖掘结束还有一个月左右。尽管水中有大量的文物,专家认为目前的发现可能只是银沉入河口的冰山一角。

江底挖出万余件战乱宝藏 中国考古界搞了个大新闻!

据了解,下一步,当地政府将本着集约保护和资源共享的原则,在张遗址附近规划建设一座高标准、高起点的博物馆。

标题:江底挖出万余件战乱宝藏 中国考古界搞了个大新闻!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7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