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29字,读完约5分钟
中国供应方结构改革的效果如何?它将给世界带来什么机遇?在国际对话平台博鳌论坛上,结构改革的“中国计划”和“中国实践”引起了国内外与会者的广泛关注。

中国有能力增加有效供给
2016年,中国开始推进供应方结构改革。一年来,以“三比一、一减一补”为重点的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
去年,中国退出了超过6500万吨的钢铁产能和超过2.9亿吨的煤炭产能。中国供给侧改革的进展引起了博鳌论坛与会者的广泛关注。
“每个人都对供应方的结构改革达成了共识。只有改革才能获得新的动力(爱吉、净值、信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延生表示,从这个角度来看,供应方改革的进展非常可喜。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认为,去年中国实施的“三比一、一减一补”政策降低了库存和债务的杠杆率,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并努力解决一些结构性瓶颈。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长期问题主要是结构性问题。面对消费结构升级的新要求,供给结构非常不适应。
世界贸易组织(WTO)首席经济学家罗伯特库普曼(Robert koopman)表示,自金融危机以来,全球需求一直疲软,中国已从主要依赖投资和出口,转变为通过供应方改革主要依赖国内需求。

“中国有能力做出这样的改变,因为中国的价值链正在上升,有能力生产高端制造业(爱智、净值、信息)产品和高端消费品。”罗伯特·库普曼说。
今年是深化供给结构改革的一年。中国将进一步削减钢铁生产能力约5000万吨,煤炭生产能力撤回超过1.5亿吨,并消除,关闭和推迟煤炭和电力生产能力建设超过5000万千瓦。同时,重点消化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存量过剩,抑制热点城市房价过快上涨。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企业杠杆率,减轻企业负担。

张延生认为,今年的重点与去年不同。“去年,政府的作用在削弱能力方面得到了强调。今年,市场、法治和改革的作用得到了强调。”
供应方改革具有“中国特色”
近年来,推动结构性改革以获得新的发展势头已成为每个经济体都在努力探索的道路。
周小川认为,在世界范围内,他们正在从货币政策转向财政政策,然后转向结构性改革,因为在金融危机之初,许多发达国家的债务占gdp的比重很高,然后主权债务出现了问题。

“现在许多国家仍在复苏的道路上。空有许多财政改革和结构改革。他们不应过于依赖货币政策,也不需要“直升机撒钱”周小川说道。
清华大学施瓦茨曼学者学院院长李稻葵表示,金融危机爆发后,刺激总需求的政策相当于“开胃”。现在,供应方结构改革的关键是增加活力,使企业愿意投资和开发新市场。

与会者认为,在结构性改革中,中国的供应方结构性改革不同于西方,具有“中国特色”。
博鳌亚洲论坛前秘书长龙永图表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出现了一个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他们需要更高质量的消费品。然而,目前中国产品不能完全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供给方面的结构性问题和矛盾十分突出。

龙永图认为,供应方结构改革不仅是为了解决生产什么,更重要的是为了实现更高效的生产。"道路是创新,所以中国把创新作为五大发展理念的重中之重."

华夏新供给经济研究所首任所长康佳表示,供给侧结构改革突破了需求管理的局限,但并没有完全否定需求管理。“有中国特色,是中国的选择,是中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

李稻葵还认为,中国的供应方结构改革措施,如结构性减税、“分销服务”和国有企业改革,不同于西方的供应改革。
探索中国解决共同问题的方法
全球低增长困境和疲弱复苏的症结在于缓慢的结构性改革。博鳌论坛的嘉宾认为,在此背景下,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改革可以为其他经济体提供借鉴和经验。

在回答产能过剩问题时,林毅夫表示,自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尚未复苏,整个经济正处于经济放缓和需求疲软时期,其间出现了一些产能过剩的情况。

与会者认为,中国已经明确表示,不会实施超强的经济刺激,而是将重点放在有利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供应方结构改革上,新一轮中国经济将继续为世界经济注入新的动能。

康佳表示,20国集团杭州峰会达成的共识之一是推进“结构性改革”,这是中国供应方结构性改革的一个理论范畴。
“因此,中国的供应方改革实际上已经得到许多国家的认可。大家一致认为,全球改革应该从提高供应方的质量开始。”康佳说,当然,当它具体到每个经济体时,它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定制”。

康佳认为,中国的供应方改革将对世界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为其他国家提供有益的借鉴,同时促进中国经济的升级,使世界能够在中国分享更多的机会。

罗伯特·库普曼表示,在供应方结构改革中,中国拥有强大的创新能力,中国高端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的生产能力将进一步增强,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高端消费需求。这一调整将为中国和其他国家开辟新的贸易领域和渠道,国际贸易也将从中受益。
标题:“世界将分享更多机遇”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778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