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68字,读完约6分钟

大学生在哪里花钱(去和换,一线调查)

日前,一项调查显示,2016年大学生平均月支出为1212元,超过30%的学生认为生活费不够,这在网民中引起了热议。有些人认为消费偏高,而另一些人认为这是一个正常的范围……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如何?趋势和特征是什么,反映了什么问题?记者发起了一项调查。

大学生的钱都去哪儿了?形象与社交消费成主方向

个性化和多样化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新趋势,大学生消费力的差距值得关注

方是北京大学新闻专业一年级的博士生。每个月,除了必要的基本生活和学习费用外,美容、旅游和健身也是她支出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散步时开阔视野,保持身体和精力处于最佳状态,这些都是我对自己的要求。”

大学生的钱都去哪儿了?形象与社交消费成主方向

方的支出方向已在迈克尔斯研究所的“2016年大学生消费与理财观”调查中得到确认。调查显示,“社交娱乐”和“形象消费”已成为大学生群体消费的主要方向。

大学生的钱都去哪儿了?形象与社交消费成主方向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消费的方向不再局限于日常的衣食,而是更多的花费在提高一个人的能力、视力和精神享受上。这些不是为了爱虚荣,而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方说道。

大学生的钱都去哪儿了?形象与社交消费成主方向

对此,南开大学党委科学技术部部长白云龙分析说:“大学生消费习惯的变化与全社会生产方式和全社会消费观念的变化是一致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已成为其鲜明的特征。此外,许多大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父母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是改变大学生消费习惯的必要因素。”

大学生的钱都去哪儿了?形象与社交消费成主方向

“与当前大学生消费习惯的变化相比,大学生的消费能力与消费观念之间的差距应该引起更多的关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洪明博士说:“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聚在一起,消费观念和消费能力的巨大差距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和心理压力,尤其是那些家庭环境困难的学生。如果不能正确引导,将会导致许多问题。”

大学生的钱都去哪儿了?形象与社交消费成主方向

有追逐时尚和面子的现象,但大多数学生主要花在必要的开支上

那么就消费心理而言,当前大学生消费的特点是什么呢?互联网上热议的“大学生过度消费”问题真的很普遍吗?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系辅导员王静(音译)表示:“总的来说,虽然有些学生有追求时尚、爱面子、重时尚的现象,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还是会花必要的钱,比如学习、自我完善、找工作等。此外,由于费用增加,学生被迫兼职,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社会实践,这也有助于学生树立财富观,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大学生的钱都去哪儿了?形象与社交消费成主方向

中国传媒大学大四学生张晓宇(音译)曾执导过广播电视综艺节目,他也表示自己的月消费额并不低,但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他必须完成学业。“我们主修编辑和导演。当我们完成作业时,我们通常需要为自己的拍摄付费。一般来说,小作业需要1000元,拍摄5分钟的视频需要6000到10000元。这些需要由小组成员分享。”

大学生的钱都去哪儿了?形象与社交消费成主方向

张晓宇说,为了支付这部分费用,他通常去公司和电视台做兼职,或者做一些兄弟姐妹介绍的“工作”,写企划案,增加一些收入来源。“与过去不同,现在许多大公司都更加‘烧钱’。我认为没有必要“过于紧张。”

大学生的钱都去哪儿了?形象与社交消费成主方向

“比较不同时期大学生消费的绝对值没有多大意义。”白云龙分析说,如果多年前大学生的消费渠道是单一的、线性的,那么大学生的消费渠道就是扇形的。我们真正需要关注的是这个部门是大部门还是小部门,它的方向和取向是什么,在相对同质的消费行为中是否处于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内。

大学生的钱都去哪儿了?形象与社交消费成主方向

“例如,如果大多数学生在1500到2000元之间,那么这种消费是相对合理的。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应根据国家政策和社会力量给予必要而准确的帮助。如果有的学生高达5000元甚至8000元,就需要引起重视,加强理性引导。”白云龙说道。

大学生的钱都去哪儿了?形象与社交消费成主方向

引导学生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和财富观,为步入社会打下基础

理性看待大学生消费变化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如今,大学生们相互交流、邀请他人共进晚餐、互赠礼物来建立友谊的情况并不少见。尤其是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对这一趋势有很大影响。”洪明说:“这对家庭好的学生来说算不了什么,但对相对困难的学生来说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如果指导不好,这些学生甚至可能有一种不好的心理,如孤独、对富人的仇恨和自卑。”

大学生的钱都去哪儿了?形象与社交消费成主方向

“经济差距很难消除,但更多的友好和理解可以避免许多问题;同时,学校辅导员也要注意引导,避免因为经济问题而撕裂学生之间简单的友谊。”洪明提醒说,大学是进入社会的第一步,所以我们应该从社会治理的高度来关注大学治理问题,这对学生自身的成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至关重要。

大学生的钱都去哪儿了?形象与社交消费成主方向

另一方面,根据迈克尔斯的调查结论,“39%的学生使用校园贷款,超过一半的学生参与财务活动”,白云龙说,“我们不提倡和鼓励大学生在学习期间进行财务管理。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学习期间的财务管理必然会占用很多时间和精力,而且有人怀疑他们会放弃工作。即使是商学院和金融学院的学生,教师也鼓励学生进行模拟和讨论,而不是实战。”

大学生的钱都去哪儿了?形象与社交消费成主方向

此外,鉴于近期校园贷款和脱光衣服风波,高校负责人表示,高校仍是电信诈骗和金融诈骗的高发地区,应引导学生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大学生的钱都去哪儿了?形象与社交消费成主方向

“多样化和个性化并不意味着自由化。”白云龙说,由于生理和心理因素,年轻人不可避免地会从事冲动和非理性的消费行为。有些学生有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观念,对“月光家庭”和学校财务管理行为缺乏正确的理解。因此,有必要在学校开展必要的财富观念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事业、金钱和消费的关系。

大学生的钱都去哪儿了?形象与社交消费成主方向

洪明还强调,“在大学期间要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消费观念。”现在有许多诱惑和陷阱。在学校里,从家长到辅导员,我们必须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继承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这不仅是为了省钱,也是学生修身养性的过程。”(记者赵一娜沈伟、季嘉轩参加了采访)

标题:大学生的钱都去哪儿了?形象与社交消费成主方向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8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