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73字,读完约8分钟
图为中国价格协会有线电视价格分会秘书长白光森
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10日电(记者苏兰)Xi地铁3号线“问题电缆”事件的余波仍在继续。在它的背后,暴露出整个电线电缆行业的问题。“在有线电视行业,坏钱推动好钱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根源在于有线电视行业缺乏诚实的商业环境。许多企业将检验报告视为“护身符”。然而,在‘护身符’的背后,是‘不合格’产品‘合格’的真实写照。”中国价格协会有线电视价格分会秘书长白光森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说。

检查报告不是“护身符”
白光森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电线电缆通用产品重量轻,工艺简单。只要企业有良知,采用合格的原材料进行“组装”,有时就很难生产出不合格的产品。

另一方面,“不合格”的产品就是“合格”,而且过程也很简单,只要企业愿意流血,基本上就可以做到。例如,对检验项目的选择性检验、对抽样的选择性供应、包装转移和样品交付,甚至对检验机构的直接研究,许多检验机构甚至更不情愿,只负责接收样品,而不要求任何其他东西。

“合格”是指“不合格”的电线电缆产品最终获得了检验机构出具的合法有效的“合格”检验报告。检验机构的纸质报告已经成为“不合格”产品的护身符。

那么,有了这个“护身符”,项目业主、监理、施工人员等质量控制部门能一路绿灯,让这些“问题电缆”在市场上横行吗?
Xi地铁屏蔽门是行业的缩影,是“不合格”产品“合格”的真实写照。在剧中,Xi地铁似乎非常重视电缆产品的质量。特别是委托国家权威部门对从项目施工现场抽取的电缆进行测试和检验,并详细记录抽样检验和检验情况,以备日后参考;国家电线电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出具了权威的送样检验报告,Xi地铁三号线“好问题电缆”交付的电缆全部合格。最终,“不合格”电缆被“合格”,地铁工程顺利验收并投入运营。

如果举报者没有找到“3.15”的出口,如果它没有充满民意,如果没有政府的高调干预,我相信Xi地铁三号线的“合格”电缆将是困难的,甚至永远不会解决。事实上,各种现象表明,问题电缆绝不是一个单独的现象。

据了解,3月24日,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上报了电网改造相关产品质量专项监督抽查结果,电线电缆产品检测合格率为21.7%。一般公众不会注意它。这只是老化前的检查结果。如果同时测试老化后的性能,不合格品检出率超过70%的概率很高。

消除伪劣商品和改进检验程序是关键
用最少的钱买最好的东西是购买者的专业素质,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俗话说得好,“你买的东西从来都不是最好卖的”,这就要求购买者不断提高质量控制水平,要有“魔高一尺,路高一尺”的智慧。

白光森表示,在招标采购实践中,很多用户对工程招标文件的技术规范提出了不完整、不清晰的采购要求,合同的权利义务不明确,甚至不一致、错误百出,留下了很多“可钻”的空.此外,部分用户发现投标人报价过低,没有启动价格确定程序,中标后没有加强产品质量监管,直接导致Okay Cable等企业铤而走险,先以低价换取市场,然后通过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卑劣手段获取利润。

以中国最大的电缆采购商国家电网公司为例。2016年,抽查395件不合格电缆产品,涉及171家企业。与2015年相比,不合格电缆产品数量增长35.27%,不合格企业数量增长23.91%。

根据中国有线在线编制的《国家电网公司电缆采购价格评估及预警提示》,2016年,共有793家电缆公司参与了由他们组织的投标,并选择了421家(预)中标者。(预)中标人的投标价格约为593.28亿元,平均相对生产成本约为-0 .82%,平均毛利率约为8.20

也就是说,当与中国国家电网公司进行电缆业务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时,大多数企业不赚钱,甚至亏损。赚钱、以次充好、降低质量、提高效率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因此,不难理解,在国家电网公司的电缆到货抽样检查中,不合格企业和不合格产品批次的数量居高不下,并急剧增加。

那么,如何明确投标人是否低价中标,如何加强到货验收和质量监督?作为电线电缆行业的专业技术和价格咨询服务机构,中国有线在线创新了“网络红价”和“通用产品库”系统,实时向用户提供电线电缆的“导体成本”、“原材料成本”、“完全成本(行业平均成本)”和“市场监控价格”,帮助用户了解电线电缆的实施标准、工艺技术规范、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

对于涉嫌低价竞标的项目,强化用户质量安全意识,积极引导用户加强到货验收和质量监管,充分发挥行业到货验收和质量监管服务机构的专业性,实行第三方检验和重点产品监管模式。

事实上,早在2011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电线电缆产品质量改进的指导意见》(质检总局发[2011]585号)就已经走上了指导方向。众所周知,没有合格的原材料,就不可能生产出合格的电缆。合格的电缆不是通过检查来检测的(检查只针对已知的项目,并且总是受到检查方法、仪器和手段的限制),而是由合格的高质量原材料来“组装”的。在目前的招标中,大多数投标人都被要求提供“主要原材料来源”,但在评标和合同履行过程中,绝大多数单位都没有对此进行评估和监督。

如果合同得到严格执行,中标人的主要原材料来源得到现场确认,第三方工厂见证和生产监督得到认真落实,整个供应链质量管理得到落实,从源头上控制质量,从根本上杜绝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不良行为。

行业监管迫在眉睫
白光森认为,“不合格”电缆就是“合格”,只有以下三种途径:避开检测项目中的重点,尽量减少检测;将检测样品转换成合格产品送去检验;贿赂检测机构作弊。在Xi地铁的电缆门中,“不合格”电缆为“合格”,只有后两种情况。现在,国家电线电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发布了一份“合格”报告,并“认可”了奥凯电缆,该中心已发布了一份公开声明,“经核实,该测试合法合规,不存在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况”;同时,检查报告的批准人强调,检查报告中声明“本检查报告仅对来料样品负责”,因此检查报告的结论仅针对委托检查的样品,不能推断检查报告的结论适用于Ook生产的所有电缆。

由于委托方发送的样品来源和批次不同,确实存在测试结果不同的可能,检验机构无权确认样品来源。
由此可见,切换样品,即将“不合格”样品切换到“合格”样品并送去检验,是该电缆的“合格”路径。
本次检查受安地铁有限公司委托,由尚(邮政编码c14366)、辛延平、(邮政编码20113973)进行。
如果检查后样品交付没有问题,请立即根据原始取样记录将电缆密封在原始取样段(Xi地铁已宣布所有有问题的电缆将被更换),并再次截取样品进行检查,看看谁在说谎,告密者和好的电缆王志伟?就是送样品。还是质检机构?

我相信这个问题会逐渐暴露出来。
永远不要忘记过去。只有找出Okay电缆的“合格”路径,充分利用热点事件的警示作用,才能有的放矢,严格防范产品在检验、取样和送样过程中的“合格”路径,有效切断产品的“合格”路径,以质量认可的检验报告强制企业的质量诚信,有效推动供方改革,有效推动电线电缆行业的质量提升。

知道羞耻后要勇敢。白光森认为,防止产品“不合格”的关键是做好三件事。
首先,要根据项目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检验项目。例如,考虑到普通电缆着火时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人员密集的地铁工程一般要求使用wdz,因此应测试和验证电缆的低烟无卤特性。

其次,坚持现场取样和盲样处理进行检验,同时做好封样和取证工作,防止样品检验和包装转移以及供应商和质检机构之间的串通。
最后,在送检样品和选择检验机构时,可以选择没有不诚实记录的国家权威检验机构送检。如有必要,您可以同时抽取同一产品的三个样品。所有盲样处理后,两个样品送至不同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另一个样品保留。如果前两个样品的检验结果相差很大,可以开始对第三个盲样进行复检。

白光森最后呼吁,工程质量要规划百年,安全生产事关生死。既然“修法”救不了“假冒伪劣”之火,不如尽快解决“不合格”产品是“合格”的根本问题。只有这样,造假者才能无所遁形,“Xi地铁电缆门”不会重演。

(编者:尹
标题:柏广森:检验报告并非“护身符” 电缆行业亟待加强监管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812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