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92字,读完约2分钟
寨卡病毒之前已经在巴西和其他国家广泛传播,推动了相关疫苗的全球研发。10日,一个由中国学者领导的国际团队在英国《自然医学》杂志上报道称,他们新开发了一种寨卡病毒减毒活疫苗。小鼠实验表明,该疫苗经小剂量注射后可达到长期免疫效果。

据新华社4月11日报道,减毒活疫苗是指经治疗后,活病毒毒性降低,但其免疫原性仍然存在的疫苗。由美国得克萨斯大学教授石培勇领导、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和巴西卫生部埃文卓恰加斯研究所参与的团队建立了寨卡病毒克隆平台,并利用基因工程改造病毒,从而获得保留复制能力和免疫原性的寨卡病毒减毒株。

石培勇在接受新华社电子邮件采访时说,转基因寨卡病毒已经成为减毒活疫苗的一个很好的候选物。
研究小组通过小鼠实验探索了达到保护效果所需的最小数量的减毒寨卡病毒。结果表明,只有10种这样的病毒能引发小鼠的免疫反应并发挥保护作用。更重要的是,这种毒性降低的病毒不会影响小鼠精子的活力和数量,也不会被蚊子传播。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德克萨斯大学的单超博士告诉新华社,对于减毒活疫苗,它们是否能被蚊子传播是其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指标;然而,他们最新的减毒活疫苗不能被蚊子传播,这证明了它的安全性。

目前,其他一些针对寨卡病毒的疫苗已经进入临床试验,如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开发的dna疫苗。一般来说,脱氧核糖核酸疫苗、灭活疫苗和其他类型的疫苗需要注射几次才能发挥免疫作用,而减毒活疫苗在一次免疫后可以发挥保护作用。

单超表示,减毒活疫苗的特点更有利于今后大规模生产和使用,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这将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寨卡病毒预防选择。
老鼠实验成功后,该团队目前正在对这种疫苗进行灵长类动物实验。如果结果令人满意,该小组希望尽快进行临床试验,以便尽快将疫苗投入实际使用。

自2015年以来,寨卡病毒在巴西和其他美国国家持续传播。这种病毒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但也可以通过性传播。感染寨卡病毒的人可能会出现发烧、皮疹、关节痛和其他类似登革热的症状。大多数感染寨卡病毒的人症状轻微,但感染寨卡病毒的孕妇可能会损伤胎儿大脑,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等缺陷。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批准上市的寨卡疫苗。

标题:华人领衔团队研发出寨卡减毒活疫苗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827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