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16字,读完约4分钟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中央企业在第一季度上交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总会计师沈在13日的国务院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一季度中央企业利润总额达到3120亿元,同比增长23.2%。3月份,总利润达到了历史同期的最高水平。在102家中央企业中,99家实现盈利,81家实现利润增长,43家实现利润增长10%以上,部分长期亏损企业扭亏为盈。

值得注意的是,她还透露了下一步中央企业改革的重点。SASAC将加快中央企业的战略重组,加快钢铁、煤炭、煤化工等业务的专业化整合。
一季度,中央企业实现净利润2264.2亿元,同比增长26.5%,其中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202.7亿元,同比增长24.6%库罗科沈告诉记者,其中,石油、石化、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等传统产业效益逐步回升,先进制造业、医药和现代服务业效益稳步提升。

在她看来,中央企业的利润大幅反弹。首先,他们抓住了商品市场调整的有利时机,加强了生产组织。中央企业抓住市场机会,增加生产调度,增加生产负荷,抓住市场窗口,在价格上涨时增加生产和销售。第二,由于供应方面的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大,特别是钢铁和煤炭产能的削减,2016年取得了良好进展,钢铁产能过剩1019万吨,煤炭产能过剩3497万吨,均超过年度任务,提高了先进产能的利用效率,稳定了市场形势,促进了行业健康发展。

“改革的积极成果已经显现,特别是积极的结构调整工作,提高了存量资源的配置效率,也是中央企业恢复利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沈说道。她还表示,宝钢和武钢去年进行了重组,成立了宝武集团。新集团成立后,可以减少重复建设,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效率;又如,去年煤炭行业进行了大调整,建立了煤炭资源整合平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据了解,自2016年以来,特别是下半年以来,中央企业之间的重组和整合案例层出不穷。继7月11日,中国香港中国旅行社集团公司和中国国际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宣布实施战略重组。7月13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很少对组建中国航空空发动机集团做出“补充”;7月15日,中粮集团和中国纺织总公司实施战略重组;8月22日,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建材集团公司实施重组;9月22日,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和武钢(集团)有限公司实施重组;11月23日,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和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实施重组;此外,11月10日,中国恒天与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重组协议,中国恒天的全部产权将无偿转让给中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到目前为止,SASAC直接监管的中央企业数量已经下降到102家。

Kuloko沈坦言,下一步央企运营中仍存在许多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下一步效益增速可能会放缓。首先,国际市场不确定,国际政治动荡加剧,贸易摩擦增加,汇率和商品价格波动,生产成本和融资成本压力加大。第二,中央企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化解产能过剩、处置“僵尸企业”的压力加大。第三,由于煤炭价格上涨,火电上网价格下调,市场化直接供电增加,燃煤发电企业效益大幅下降,亏损加剧。她表示,下一步,SASAC和中央企业将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继续实施,加大处置“僵尸企业”的力度,做好解决产能过剩的工作,同时做好压缩管理层次,减少法人实体,深化机构和体制改革,努力保持良好的进展,同时保持稳定局面。

同时,她表示,下一步将加快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落实中央企业的职能界定和分类方案及配套措施,进一步推进公司制、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完善创新体系和机制,继续深化企业内部三大体系改革,推进企业管理者市场化选拔和职业经理人试点,加快中央企业战略性重组,加快钢铁、煤炭、煤化工等业务的专业化整合。(记者杨晔)
标题:3月利润总额创历史同期最高 近半数央企效益增幅超10%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850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