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77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网厦门4月14日电(记者宋)2017年厦门工业博览会暨第21届台湾博览会近日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展览会占地85000平方米,设有4000个标准展位。与此同时,以“两岸携手打造智慧新优势”为主题的2017年两岸经贸论坛也在这里举行。台湾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进行交流,智能机器人成为此次论坛的热门话题。

大咖云集厦门工博会:海峡两岸携手共建"机器人大学"

2017两岸经贸论坛。中国经济网记者宋/照片

当谈到机器人将在不久的将来取代许多手工工作时,宋新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总裁曲道魁说,数字劳动过去依赖于自然劳动,但现在是数字劳动。但是机器人没有这种能力,那么如何解决呢?因此,我们这次能否解决原有劳动力的问题,恰恰是我们现在面临的机遇,还有技术突破、人工智能、大数据、感知系统等。几乎所有的都必须被打破。另一点更为关键,或者说现在机器人已经在全身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过去,许多复杂的操作无法完成。首先,它打破了一个变化,创造了好机会。另一个是人口红利的终结和机器人自身技术的发展,这使得我们的新技术成为可能。第三,台湾海峡两岸如何合作?台湾有良好的技术基础和产品基础,关键是国际化。大陆现在有优秀的技术人才和广阔的市场。更重要的是,海峡两岸在文化和工业上共同发展,海峡两岸应该携手创造一个全新的智能时代,完全引领世界。

大咖云集厦门工博会:海峡两岸携手共建"机器人大学"

瞿道魁认为,时代的发展离不开“人”,一个是数字人(机器人),有望与人工智能结合,另一个是自然人(人才)。从德国工业4.0的体系来看,技术、产品和标准都是一个新的体系,所以一方面,R&D和创新ai是这个领域的高端人才,另一方面,它又面临着工业4.0和智能制造的高端技术人才。现在中国已经意识到有必要降低生产能力,许多工业领域的产品和生产能力需要在供应方面进行改革。事实上,大陆需要几个观点,比如人才供给方面的改革。他说:“我们在人才供给计量改革方面进行了尝试,建立了中国第一所机器人工程学院,并于去年开始招生,有许多硕士和博士参加。这是我们的高端领先创新人才。另一方面,德国有100多个教育机构,现在mainland China成立了一个标准教育小组,该小组为工业4.0时代做好了准备,完全是在展望未来。目前,许多大学都是在3.0之前进行培训的,许多职业学院在3.0之前就有了汽车和焊缝,它们最终将被机器人所取代。”瞿道魁特别指出,除了海峡两岸的科技产品产业合作外,还需要人才教育方面的合作,要想办法结合高端技术人才。

大咖云集厦门工博会:海峡两岸携手共建"机器人大学"

厦门大学航天空学院高级工程师胡天林接受记者采访。中国经济网记者宋/照片

在座的几位专家高度赞同曲道魁的观点,特别是海峡两岸都需要在人才教育方面做出努力和突破。台湾大学电机工程教授罗表示,现在谈论机器人系和机器人研究所为时已晚。现在它是一所机器人大学,拥有人体、光电子学、控制器等等,这些都是市场需要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设计的美感,以及如何应用技术并发挥其作用。他建议海峡两岸应该携手建设一所机器人大学。如果这所大学成立,欧洲和美国将会震惊,因为市场在这里,人才在这里。如果人才能够持续跟进,他们就可以一个接一个地加入。

大咖云集厦门工博会:海峡两岸携手共建"机器人大学"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报道,此次展览中,许多大学交流和研究机器人。其中,厦门大学与台湾大学的机器人射击比赛受到了广泛关注。厦门大学航天空学院高级工程师胡天林告诉记者,有机会与台湾大学的机器人制造技术交流是非常有意义的。海峡两岸的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不断改进技术缺点,最终可以将机器人技术应用到实际需求场景中。

大咖云集厦门工博会:海峡两岸携手共建"机器人大学"

正如罗所强调的,机器人的市场非常巨大。就现有的技术要求而言,如果海峡两岸能够共同推动人才建设,中国在机器人制造市场上可能有很大的潜力。

标题:大咖云集厦门工博会:海峡两岸携手共建"机器人大学"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8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