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21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网苏州4月24日电(记者魏)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与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在ppp模式风起云涌的今天,旅游业迫切需要思考如何应用ppp模式来促进行业的发展。近日,在苏州世博会期间举行的“政府旅游开发项目融资创新圆桌会议”上,苏州国发风险投资和国发文化产业基金副总经理徐婷就文化旅游产业投融资问题发表了看法。他认为,资产证券化是对文化旅游业融资渠道和效率的改进和探索,使ppp更具可行性和可实施性。

业内:旅游资产证券化让PPP更具可操作性

圆桌会议中国经济网记者魏/照片

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在现场了解到,2016年上半年,全国共设立了23个文化旅游产业基金,其中4个分布在东北、宁夏、浙江和山东,基本属于旅游大省。

业内:旅游资产证券化让PPP更具可操作性

对此,徐婷表示,政府希望通过产业基金的方式来激发社会资本,通过引导基金的方式来吸引更多的资金参与其中,共同发展一个大的文化旅游产业。他预测,随着中国进入旅游3.0时代,定制旅游将越来越受欢迎,创新型和创意型旅游企业将逐渐成为投资热点。他解释说,所谓的3.0时代是百花齐放,各有特色;投资机构将更加关注商业模式和利润,而不是概念和低成本补贴。“现在,我们主要关注那些能够继续生产血液并盈利的机构,而不是依赖低成本补贴的机构;风险投资机构更注重团队素质,包括行业资源,以及你的专业精神、个性和整个团队的互补性,这是整个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

业内:旅游资产证券化让PPP更具可操作性

通过查询第三板上市旅游企业的年报,根据其各自的盈利能力,徐婷发现很多旅游企业(景区)的盈利能力并不是很乐观,尤其是景区周围开发的旅游演艺产品增长有限。“因为这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来适应,如果这出戏全年都上演,观众会有审美疲劳。因此,表演艺术的经营状况不是很好。徐婷建议,应该进行深度开发,以吸引游客重复消费,包括开发相关的衍生品,从而实现利润。

业内:旅游资产证券化让PPP更具可操作性

“目前,旅游ppp的基本趋势是多签约、少投资。大的签约表明我们对这个市场有很好的预期,小的投资表明没有相应的支持和风险控制措施。因此,资产证券化可以视为融资渠道和效率的改进和探索,使ppp更具可行性和可实施性。”徐婷说过。然而,在他看来,ppp与资产证券化合作的风险并没有完全消失。再融资相当于在ppp基础上通过资产证券化进行再融资。一般来说,随着融资次数的增加,风险会越来越大。资产证券化依赖于现金池的持续运作。一旦出现断链,ppp和资产证券的债券收益就会出现次贷问题,后果会更加严重。“例如,景区将把重点放在景区的管理质量上,权重增加后对运营的质量要求也会更高。例如,如果门票资产证券化,门票价格今年将为50英镑,明年为50英镑,这取决于景区的服务和管理是否到位。政府能把管理权授予有私人资本的景点吗?政府干预的方式和程度不得而知。”

业内:旅游资产证券化让PPP更具可操作性

据悉,华侨城通过门票为中信建设投资进行了20亿元的资产证券化,客观上为旅游资产证券化提供了基本经验。徐婷认为,许多民营景区正面临着相当大的融资需求,而引入资产证券化可能会引发对二线景区的融资和投资。

标题:业内:旅游资产证券化让PPP更具可操作性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8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