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95字,读完约3分钟
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25日电(记者佘惠民)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为期两天的“2017中国(上海)国际物联网大会”于25日至26日在上海嘉定举行。在中国科学院、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协的大力支持下,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学会联合主办,中国电子学会物联网专家委员会、上海嘉定工业开发区管委会、上海物联网有限公司承办..会议吸引了1500多名行业精英和行业领袖。

本次物联网大会包括25日举行的主论坛和26日举行的8个子论坛。在25日的大会主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协副主席达蒙院士出席了大会开幕式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席吴院士出席会议,并做了题为“物联网产业机遇与安全挑战”的开幕主题报告。26日的会议包括八个分论坛,包括雾计算、智能制造与工业4.0、人工智能与智能硬件、物联网操作系统技术与应用、低功耗广域网、物联网与一码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智能汽车与汽车联网、传感器技术与应用。

“2017中国(上海)国际物联网大会”的亮点之一是“雾计算子论坛”,该论坛将于26日举行,由国际雾计算产学研联盟大中华区、中国科学院无线传感器网络与通信重点实验室、上海雾计算实验室联合主办。这是中国第一次讨论雾计算技术的行业盛会。

雾计算技术是世界物联网领域的最新技术。与云计算不同,雾计算采用的架构更加分散,更靠近网络边缘,数据处理可以由靠近终端的设备进行,有效改善了物联网中大量信息传输到云计算中心所造成的带宽占用过多或负载过重的情况。通过将计算、通信、控制和存储资源及服务分配给最接近用户或数据源的设备和系统,雾计算可以帮助扩展和扩展云能力,从而提供统一的端到端云+雾平台、服务和应用。

基于对雾计算广阔前景的敏锐洞察力,arm、思科、戴尔、英特尔、微软和普林斯顿大学于2015年11月率先建立了国际美国工业-大学-研究联盟。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是mainland China第一个加入国际雾计算产业-大学-研究联盟的单位。2017年1月,研究所杨洋研究员成功当选为上海科技大学客座教授,担任国际雾计算产学研联盟大中华区主席,上海科技大学成为国际雾计算联盟大中华区主席。4月24日,国际雾计算产业-大学-研究联盟大中华区在上海正式宣布成立,这将有效加快国际主流物联网技术与国内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全面开启符合国际标准的物联网产业新生态系统。同日(24日),中国科学院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与上海科技大学正式宣布联合成立“上海雾计算实验室”,这是世界上第一家专门从事雾计算技术研究的机构,旨在建设具有独特优势的雾计算研究基地,为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服务。这一高水平研究机构的成立也标志着中国的光纤陀螺计算技术研究和产业布局将与国际同行同步进行,并保持同步。

(编辑:李伟)
标题:2017中国(上海)国际物联网大会举办 “雾计算”成亮点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905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