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461字,读完约14分钟

从人民的名义看官方层面的政治逻辑(图)

以人的名义成了热门话题,但是要了解每一个以人的名义从事的官方行为,我们必须首先了解中国政府官员的行政级别。

官员的级别在以人的名义:

中国官方层面的政治逻辑

要了解中国的政治和经济问题,我们必须首先了解中国政府官员的行为;要了解中国政府官员的行为,首先必须了解政府官员的行政级别。

首先,在官场中,行政级别决定了资源和权力的分配。俗话说,“官本位杀人”,意思是等级是官场的明确规则。

第二,几乎所有的官员都把提升级别和重用职位作为自己的职业目标。这与一句名言相对应:“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因此,只有了解官员的层次,才能了解地方政府及其官员的行为模式。

从《人民的名义》,看官员级别的政治逻辑

然而,中国官场的行政层级非常复杂,有时甚至没有明确界定。不仅普通人很难理解,就连像我们这样专门研究中国的专业学者也经常花很多时间去理解。虽然网上有很多资料,但要么不全面,要么不准确。

从《人民的名义》,看官员级别的政治逻辑

在我们正式分析中国官场的行政层级之前,读者不妨回答以下关于层级的问题。国家烟草专卖局的副局长是什么级别?广州白云区副区长是什么级别?白云区教育局局长是什么级别的?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副检察长是什么级别?如果你认为它们属于不同的层次,那你就错了。

从《人民的名义》,看官员级别的政治逻辑

正确的答案是:他们都处于同一水平。由于官阶问题如此重要和复杂,我们觉得有必要写一篇专门的文章来介绍中国的官阶制度。

首先,中国的五个行政级别决定了官员级别的基准制度

通常,中国官员的行政级别由他们工作的机构的行政级别决定,这是确定官员级别的第一条规则。

与大多数国家的组织结构不同,中国的行政区划包括五个行政级别:中央政府(州)、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区、自治州、盟)、县(区、旗、县级市)和乡(镇、街道)。

从《人民的名义》,看官员级别的政治逻辑

因此,按照上述五个行政层次,政府官员可以分为五个主要层次,每个主要层次又可以分为两个层次,这就构成了我国官员身份识别的基准体系。具体如下。

从《人民的名义》,看官员级别的政治逻辑

1、国家最高领导人,简称“郑国”,包括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国家职务包括: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主席、NPC委员长、国务院总理、CPPCC全国委员会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从《人民的名义》,看官员级别的政治逻辑

2、国家级副职,简称“国家级副职”,包括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机构成员(国家级除外)、国家级副职等。他们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务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和中央政治法律委员会的秘书视情况而定。

从《人民的名义》,看官员级别的政治逻辑

按照“高不低”的原则——这是确定官员级别的第二条规则。如果这两位秘书都是政治局常委,那么他们就是国家级的;如果你是政治局委员,你就是副国。

从《人民的名义》,看官员级别的政治逻辑

3、省首长,又称“正部级”,包括中央各部委、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一把手”)。他们包括:中共中央直属机构(如政治研究室、党史研究室、文献研究室)的专职领导,国务院各部门(部委、办公室、总局、审计局、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等)的专职领导。),全国人大和CPPCC的办公室和专门委员会的专职领导,以及各省的四个班子(党委、人大、政府和CPPCC)的专职领导。

从《人民的名义》,看官员级别的政治逻辑

还是按照高不低的原则,王沪宁在2002年至2007年担任中央政治研究室主任时,他是正部级;2007年后,他被提升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和政治局委员,但他仍然担任政治研究室主任,现在成为副国家级。

从《人民的名义》,看官员级别的政治逻辑

4.省部级代表,包括省部级代表和各省党委常委,将不再列名。

5.局级(或地级)主要官员,包括中央部委和省级机关(厅、局、部)的主要领导,以及地级市(自治区、直辖市)四个班子的主要领导。

6、局级代表,包括局级代表和市委常委。

7.县级主要领导包括中央部委和省直机关的主要领导,地级市所属委、办、局的主要领导,直辖市街道(镇)党政的主要领导,县四队的主要领导。

8、县级副职,包括县级副职和县委常委。

9、乡级正职,包括地级市所属机构的部门正职领导、县以下委员会、办公室、局正职领导、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人民代表大会主席、街道工作委员会书记、办公室主任。

从《人民的名义》,看官员级别的政治逻辑

10.乡镇副职:包括乡镇副职、乡镇党委成员和街道工作委员会成员。

有了这个基准系统,我们可以确定大多数官员的级别。

例如,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浙江省委书记、北京市市长均为部长级,而江西省朝阳区、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州市CPPCC区的领导均为部长级,而朝阳区、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州市临川区的街道办事处(或乡镇长)的领导均为县级。

从《人民的名义》,看官员级别的政治逻辑

按照组织层次决定工作层次的第一条规则,江西省南昌市是地级市,所以南昌市委书记应该是正处级。然而,由于现任南昌市委书记龚建华是江西省委常委,根据第二条规则,他是副省级,即上级不是下级。

从《人民的名义》,看官员级别的政治逻辑

同样,福州市临川区现任市委书记李智富也是福州市委常委,所以他不是正厅级,而是副厅级。

除了第二和第五种管理制度外,还有特殊的制度

虽然大多数官员的行政级别可以通过基准系统来确定,但仍有许多官员的身份不能适用于上述级别,因为他们的下属单位不是五级行政系统中的任何一级,而是在两级之间,即他们的下属单位是副厅(省)级、副厅级和副县级,所以这些单位的专职领导比他们的行政区划级别高半级。

从《人民的名义》,看官员级别的政治逻辑

第一个特例是,一些由国务院或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属于副部级单位,而不是普通的部级单位。

如国务院直属国家统计局、国务院办公厅、国家能源局、国家粮食局(均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国家烟草专卖局(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等。

一种简单的识别方法是,机构名称中有“总局”一词的是部级单位,有“国家xx局”一词的是副部级单位,没有“国家”一词的是部委内的部门单位。

例如,2001年,当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成立时,它隶属于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该委员会是一个由各部和各委员会主持的副部级国家局。2003年成为国务院直属单位(仍为副部级),2005年升格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部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老干部局为部门单位。这一制度变迁过程反映了中央政府对安全生产的一贯重视。

从《人民的名义》,看官员级别的政治逻辑

由于国家局是副部级,其中高级干部比部级单位低半级。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三个实施办法的通知》(国办发[1993]85号),国家局局长、副局长、副局长分别对应部委的副部长、局长、副局长、局长,但局长以下的职务级别相同。

从《人民的名义》,看官员级别的政治逻辑

因此,国家烟草专卖局的副局长实际上是正处级,部门下面的局长也是正处级。虽然副局长和国家局局长的行政级别相同,但前者在业务上领先于后者,前者在晋升上优先于后者。

从《人民的名义》,看官员级别的政治逻辑

例如,因腐败而失业的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长魏鹏远就是负责人。然而,应该指出的是,虽然在中央一级有“国家局”,但地方政府不能设立国家局。

从《人民的名义》,看官员级别的政治逻辑

因此,国家局的地方分支机构都是司级单位,就像地方局一样。

例如,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是副部级,但省烟草局局长和省财政局局长都是厅级。同样,还有省统计局、省粮食局、省林业局和省旅游局。

第二个特殊情况是,目前中国有15个副省级城市,包括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青岛、南京、宁波、厦门、武汉、广州、深圳、成都、Xi、西安等13个计划单列市,还有两个城市是济南和杭州(1995年5号文件)。根据中央1995年5号文件的规定,副省级城市的直属机关级别可参照国家局的规定确定,即市级部门为副部级部门

从《人民的名义》,看官员级别的政治逻辑

市辖区及其部门的级别可以根据市级机关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市管辖的县和市主办的县级市仍为部门级,其工作部门为部门级。也就是说,广州市市长是副部级,副市长是正厅级,市教育局局长和白云区区长都是副厅级,白云区副区长和白云区教育局局长都是正处级。

从《人民的名义》,看官员级别的政治逻辑

与国家局的情况相似,白云区副区长与下属教育局长的行政级别相同,但前者领导后者,前者在广州的级别(当地称为“副局级别”)略高于后者。

第三个特例是检察院和法院的行政级别比地方政府部门高半个级别。

因为地方政府、检察院和法院都是由地方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国家机关,即所谓的“一国两制”。

例如,如果北京市市长是部级,北京市朝阳区市长是厅级,朝阳区财政局局长是厅级,那么朝阳区检察院检察长比区财政局局长高半级,即副厅级。以此类推,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副检察长是正职,而朝阳区检察院公诉处处长实际上是副职。由此可见,所有称呼布政司的人不一定都是司级,而称呼处长的人也不一定都是司级。

从《人民的名义》,看官员级别的政治逻辑

第三,党和群众组织:组织的官方层面和行政层面相互影响

在中国,执政党领导国家,所以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党委和机构的负责人的级别一般高于同级政府部门的负责人。

这主要是通过各级党委常委会来实现的。按照基准制度,除了四个班子的主要领导以外,各级党委常委都比本行政区域低半级,比本部门高半级。比如,地级市的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都是副厅级,比市文化局局长高半级。

从《人民的名义》,看官员级别的政治逻辑

关键问题是,谁能加入党委常委?除党委书记(党委书记、党委书记或县委书记)、政府正职(省长、市长或县长)、专职副书记、纪委书记、政法委书记、组织部长、宣传部长、政府常务副(常务副省长、常务副市长或常务副县长)、党委书记、地方军区司令员或政委为常委成员外,统战部长和首都市委书记一般为常委成员。有一段时间,省委主席CPPCC也进入了省委常委。常委的组成表明,其大部分成员都是党的下属机构的负责人。

从《人民的名义》,看官员级别的政治逻辑

因为“一把手”的级别反过来又影响到他所在单位的级别,事实上,党委组织比相应的政府组织高半级,这就导致党委下属组织的副职领导也可能高半级。

从《人民的名义》,看官员级别的政治逻辑

例如,省委组织部部长必须是省委常委、副部级干部,所以主持工作的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是正厅级干部,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同级。事实上,省人民社会办公室的主任几乎都兼任着省委组织部的副部长。但是,省委组织部的普通副部长和人民社会福利司的副厅长是一样的。

从《人民的名义》,看官员级别的政治逻辑

党委高于半级的另一个原因是它的制度性。

根据党章,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党委一样,都是由地方党代会选举产生的。因此,纪委比党委其他下属部门(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和政府下属部门高半级。

从《人民的名义》,看官员级别的政治逻辑

例如,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秘书是副国家级(政治局委员)或官方国家级(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副书记是部长级,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组织部长和宣传部长是副部长级。继续推理,省纪委反贪局局长是副厅级,而省委组织部一般的研究室主任或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任都是正处级。

从《人民的名义》,看官员级别的政治逻辑

除了党的机构以外,还有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群众组织,都属于党领导的机构,所以统称为党群机关。各级党群机关与相应的政府下属部门处于同一级别。

从《人民的名义》,看官员级别的政治逻辑

四、特殊岗位、干部等单位

在中国,除了上述的领导职务如省长、局长、局长之外,还有一个非领导职务序列,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督察(对应于部门级)、研究员(对应于部门级)和总办事员(对应于部门级)。这三个层次可以分为专职和副职。

从《人民的名义》,看官员级别的政治逻辑

非领导职位通常没有决策权和签字权,除非得到最高领导人的授权。此外,还有一些来自中央部委的检查员,如国家总督研究所和土地检查员,他们通常是副部长级。

从《人民的名义》,看官员级别的政治逻辑

第二种特殊职位是中央部委的部长助理。例如,公安部和商务部设立了几名部长助理,他们也是该党团的成员。“助理”不是一个基准职位,其级别介于副部长和部门主任之间。在行政上,它一般是主要部门一级,但享受副部级待遇,包括政治、医疗和住房待遇。省、市、县的政府首脑助理等。

从《人民的名义》,看官员级别的政治逻辑

除了按部就班的等级制度之外,还有一些官员的级别高于他们单位的级别。这种情况被称为“高分配”。

这包括三种类型。

一是重要部委的领导。例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6名部长级副主任,公安部有两名部长级副部长,这显示了其实力。在地方一级,公安局长是党委常委和/或政府代表,比政府下属部门的主要领导高半级。

从《人民的名义》,看官员级别的政治逻辑

第二,一些部门设立了重要机构。例如,在法院执行委员会、检察院反贪局和一些准军事组织(公安检查法、司法)的政治部,这些组织的专职领导人属于其单位的副领导人序列,比其他内部组织的领导人高出半个级别。

从《人民的名义》,看官员级别的政治逻辑

第三,经济开发区、一些省直属县和县级市的领导普遍比基准情况下高出半个级别。例如,省政府直属的经济开发区或高新区管委会主任一般为副省级,浙江省金华市的市委书记、义乌市市长均为副厅级。

从《人民的名义》,看官员级别的政治逻辑

中国除了党政机关和群众组织外,还有庞大的机构,如大学、医院、报纸、图书馆等。他们中的一些人在管理中使用党政机关的制度,而这些机构的行政级别是由它们的隶属关系决定的。

从《人民的名义》,看官员级别的政治逻辑

例如,985所大学中的大多数(30多所)属于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大学,这些大学是副部级大学,其校长和秘书为副部级,执行副校长和副秘书为主要部门级,其他副学校级领导为副部门级,学校部长、主任和学院院长为部门级。普通本科大学通常由省教育厅管理,省教育厅是正厅级别。副大学领导、系主任和学院领导的级别与中层管理大学相应职位的级别相同。

从《人民的名义》,看官员级别的政治逻辑

报纸的行政级别与政府部门相似。例如,中央直属的新华社和人民日报都是部级的,所以这两个机构的主要领导都是部级的。

中国的国有企业实际上是有层次的,因为国有企业的领导人是有层次的。有50多家中央国有企业的人事关系由中央组织部管理。最高领导人一般是副部级,很少是部级(如中国铁路总公司);人事关系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

从《人民的名义》,看官员级别的政治逻辑

同样,人事关系由地方党委组织部管理的国有企业的领导一般都是副厅级或正厅级,而由地方SASAC管理的国有企业则是副厅级。(资料来源:中国社会学;聂·与顾琰:聂华汇,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所副所长,经济学院教授;顾燕是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的副研究员。(

标题:从《人民的名义》,看官员级别的政治逻辑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9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