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78字,读完约3分钟
防范金融风险,要坚持底线思维,全面深化改革,从根本上消除风险滋生和积累的制度根源。
防范金融风险,要坚持底线思维,全面深化改革,从根本上消除风险滋生和积累的制度根源。
26日晚,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消息让很多人的手机都被屏蔽了。这是中共十八大后,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以“金融安全”为主题进行集体研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性、根本性事件。

如果把经济比作万物生长的土地,那么金融就是滋润万物的河流。金融生活和经济生活;金融稳定和经济稳定。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业取得了巨大成就。金融已经成为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如果引导得当,河流可以自我滋养,但如果不加以约束,它也可能带来灾难。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府多次强调要把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这是基于维护金融安全稳定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确保金融安全的前提是准确判断大势,准确识别潜在风险。总体而言,中国金融形势良好,金融风险可控。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仍然比较复杂,金融运行仍然面临许多风险和挑战。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中的许多问题和矛盾都转移到了金融领域,金融机构呈现出自娱自乐、脱离实际的趋势,金融风险日益增大。在国际上,国际经济和金融风险溢出不断增加,经济增长动力不足,“黑天鹅”事件频繁发生,一些影响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可能对中国金融安全产生影响。因此,要防范金融风险,我们需要积极主动、细心周到和前瞻性。

为了防范金融风险,我们应该坚持“防范”。确保底线,有信心。坚决守住底线,不存在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体系正常运行的基础,也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坚持底线思维,做好应对金融市场各种不利情况和极端情况的思想准备、政策储备和工作准备,密切关注潜在风险,及早规划,及时有效地处理发现的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事前有计划,禁止一切非法金融活动,取缔一切非法金融机构,不忽视任何风险,不放过任何隐患。

为了防范金融风险,我们也应该勇于“进攻”。我们应该采取标本兼治的态度,通过改革推进风险防范。从深层次看,一些金融欺诈屡禁不止,违法案件时有发生,这与我国金融体系未能更好地适应金融业发展的需要有关。要从根本上消除风险滋生和积累的制度根源,就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防范金融风险,要标本兼治,以市场化和法治化的方式,稳步解决体制、机制和监管问题,共同努力,深入研究,积极稳妥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符合现代金融特点、协调合作监管的强有力的现代金融监管框架。

风险防范是金融持续健康发展的永恒主题。要把金融风险防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就要借鉴国外有益的经验,立足国情,找到适合中国金融发展的道路。在坚持底线的同时,我们有勇气出击,深化改革,促进金融稳定,把维护金融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扎扎实实做好金融工作。
标题:人民日报 :维护金融安全 既要善守也要能攻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923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