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80字,读完约4分钟
每年广交会期间,人民币汇率都成为外贸企业共同关注的话题,汇率的波动直接关系到企业利润的变化。业内人士表示,了解贸易融资、用金融工具护航已成为外贸企业转型的必修课。

4月26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8845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2个基点。自第121届广交会开幕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直保持小幅浮动趋势。从长远来看,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的扩大已成为企业需要面对的新问题,而包括融资、保险在内的贸易和金融问题更是企业在转型之路上难以克服的。

金融机构人士认为,人民币汇率波动与企业利润变化直接相关。当外部不确定性增加时,风险预防和控制更为重要。融资对企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Aiji、净值、信息)。外贸企业应该更加重视金融的作用。

金融工具降低了交易成本
“通过开展长期购汇业务,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基本可控。”深圳市西科普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军在接受《国际商报》采访时表示,公司主要开发和出口教育等领域的智能软硬件系统。去年,它出口了数千万美元,而汇率的波动将直接降低公司的利润。但是,使用金融工具后,外汇风险基本可控。

汇率关系到外贸企业的利润,是许多企业关心的话题。自2015年8月11日新一轮汇率改革启动以来,人民币汇率普遍走低,企业普遍松了一口气。然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浮动代替单边升值成为新常态,这让许多企业感到头痛。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广州番禺支行贸易财务部客户经理王郡华在第121届广交会上接受《国际商报》采访时表示,近年来,银行为了应对汇率风险,加大了产品创新力度。

例如,远期结售汇和期权产品,或它们的组合,可以帮助企业锁定特定的汇率或汇率波动范围,大大降低外贸企业的汇率风险。
然而,一些业内人士指出,这些产品并不意味着没有风险。例如,一旦汇率变化超过商定的汇率浮动范围,就有损失的风险。此外,由于监管制度和银行创新能力的限制,汇率产品仍然不够丰富。

王郡华表示,目前,利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的企业比例不高。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企业积极管理汇率风险的观念不强;第二,在汇率大幅下跌后,一些企业仍在使用金融工具赔钱;第三,有些企业纯粹是为了维持和增加资金的价值,但没有真正的贸易背景。银行不得与此类客户联系。

出口信用保险支付风险
除了汇率以外,外贸企业在贸易中还会遇到许多财务问题。近年来,随着海外客户资金链的短缺,中国外贸企业面临的资金风险也越来越大。此外,海外不确定性正在增加,出口信用保险前景看好。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广东省分公司承保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黄宽在第121届广交会上接受《国际商报》采访时表示,该公司为出口企业提供短期、中期和长期出口保险及信用证融资服务。目前有三大新变化:一是扩大海外子公司,为企业海外经营保驾护航;二是提供更加全面及时的风险信息服务,降低企业风险;第三,加强培训和宣传,扩大覆盖面。

融资是企业共同关心的问题。刘军表示,该公司的创新产品在海外承包教育项目中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但项目目标往往在1亿美元左右,许多商机因资金不足而被放弃。

黄宽表示,发展出口保险业务不仅可以起到控制风险的作用,还可以为银行提供按揭保险政策进行融资。然而,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的融资金额并不高。"出口企业也可以通过信用证获得融资."中国银行广州荔湾支行贸易财务部产品经理张在接受《国际商报》采访时表示,根据企业提供的信用证或票据、企业及上下游供应商的资质,如果手续完备,我行可在十天内发放资金。

然而,“融资难、成本高”的问题依然存在。许多参展商负责人告诉记者,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仍然困难。除了企业自身的违规行为外,银行评估机制与时俱进的失败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然而,华夏银行广州分行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该行的监管体系很多,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同时也存在着找不到好企业的问题,资金供求不匹配的问题亟待解决。
标题:贸易金融:外贸企业转型必修课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923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