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40字,读完约3分钟

4月23日,第一轮投票在法国总统选举中结束。在这11名候选人中,初中“前进”运动的候选人马克龙和极右翼政党“民族阵线”的候选人勒庞赢得了第一票。避免了外界所担心的极端政治派别上台的尴尬局面,法国“英国退出欧盟”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投票结果公布后,欧元兑美元汇率大幅飙升,令欧盟和世界松了一口气。目前,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5月7日举行的第二轮法国总统选举上。

法国大选考验全球化

从法国大选的历史来看,如果在第二轮选举中有极端的政治势力,对方往往会获得片面的选票。原因是在第一轮投票中过于分散的非极端主义阵营会毫不犹豫地在第二轮选举中投票给政治观点温和的候选人。

法国大选考验全球化

如果勒庞在剩下的两周内赢得足够多的中间偏右摇摆选民,这可能会增加他获胜的机会。然而,问题是剩下的时间极其有限,太多的摇摆只会让她被贴上政治变色龙的标签。如果勒庞改变立场,为极左选民而战,效果将微乎其微,因为极右和极左相距甚远。总的来说,勒庞赢得第二轮选举的可能性很小。

法国大选考验全球化

然而,尽管法国新总统马克龙的最终选举似乎已经确定,勒庞在法国第一轮大选中的胜利仍然值得深思。2017年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的第九年。在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欧洲债务危机和美国退出量化宽松等诸多冲击后,全球经济开始陷入深度结构调整。以频繁的恐怖袭击、英国的“英国退出欧盟”、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以及欧洲极右势力的崛起为标志,近几十年来,世界开始反思旧版本的全球化,并倾向于将全球经济的结构性失衡和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归咎于全球化,这使得“反全球化”成为一种似是而非的流行观点,这也为以勒庞为代表的许多政治家炮轰“全球化”提供了弹药。

法国大选考验全球化

然而,反全球化是近几十年来全球化的终极逆转,还是人们对全球化的反思和修正?如果是前者,反全球化的趋势可能难以阻止;但如果是后者,我们应该期待改善后的全球化再次崛起。

法国大选考验全球化

从目前的环境来看,也许后者更有可能。从全球贸易增速来看,自2016年11月以来,全球贸易增速开始出现回升,2017年1月回升至8%以上。从各国来看,自2016年底以来,中国、美国、欧洲和日本的进出口数据均有所改善。此外,衡量国际海运贸易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也大幅反弹,表明全球贸易正在复苏。

法国大选考验全球化

全球贸易的复苏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各国不断努力促进全球化的结果。首先,自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以来,尽管他履行了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承诺,但他没有实施大规模贸易战,也没有将中国、德国、韩国等国纳入“汇率操纵国”行列;第二,美国和美国国家元首4月初在佛罗里达州举行的会谈,历史性地开启了通过双边对话和协商解决世界上两个最大贸易国之间贸易不平衡的实质性尝试;第三,即将于5月中旬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峰会将是中国首次以自己的发展理念参与全球治理、创造新的全球化版本的历史性尝试。

法国大选考验全球化

由此可见,今年以来荷兰和法国选举中的“黑天鹅”已经“折起了翅膀”,这恰恰表明支持全球化的力量仍然是不可逆转的时代主流。在反全球化的阻碍下,这一趋势将随着时代的潮流而不断更新和完善。

标题:法国大选考验全球化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9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