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98字,读完约2分钟

图为科普作家钟凯博士向学生讲解食品安全科普。中国经济网记者晓寒/照片

北京,2017年5月19日“食品安全校园游暨乳品营养周公益行动”在北京市丰台区西马金润小学举行,旨在让孩子们有更高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相关知识素养。

科普实验为小学生揭秘 长得“怪”不一定是转基因

“为什么无糖饮料是甜的?”"成熟的水果会让孩子成熟吗?""为什么有些牛奶一年内不会变质?""哪些食物是垃圾食品?".....针对这些与小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中国预防医学协会健康传播分会常务委员、著名科普作家、科新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博士来到校园,为小学生开设了一堂生动有趣的食品科学课。

科普实验为小学生揭秘 长得“怪”不一定是转基因

“胡萝卜最早应该是白色的,西红柿有不同的形状,猕猴桃核是黄色和绿色的,野生玉米和食用玉米是如此不同,它们根本不能吃。”这是因为他们的基因不同,与基因改造无关。”在科普课上,博士不仅用简单的语言向孩子们讲解了与常见食品安全传闻相关的食品知识,还向西马来西亚金润小学的学生展示了“深色配料”没有被染色。

科普实验为小学生揭秘 长得“怪”不一定是转基因

图为学生主动提问。中国经济网记者晓寒/照片

钟凯博士向学生们解释说:“黑豆和黑米是有色的,因为它们含有花青素。花青素遇到酸性物质时会变成红色,遇到碱性物质时会变成蓝色。”然后,他用黑豆、黑米、黑花生、紫甘蓝和紫薯五种原料浸泡花青素,然后加入白醋和碱水。通过实验,学生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原来的“黑色”水杯依次变成了红色和蓝色。这证明黑色食物的颜色来自花青素,而不是来自加工和染色。

科普实验为小学生揭秘 长得“怪”不一定是转基因

据悉,在2017年“食品安全校园游”的后续活动中,主办方还将开展以乳品营养知识为核心的“食品安全知识竞赛”、学生家长食品安全知识讲座、食品安全绘画比赛等一系列活动,为学校、媒体、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良性互动平台,促进食品安全社会共管体系的形成。

科普实验为小学生揭秘 长得“怪”不一定是转基因

本次活动是在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指导下,由中国经济网、中国食品安全30人论坛、中国乳业协会、北京市丰台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北京西马金润小学等单位联合举办的中小学生食品安全公益活动。,与科信食品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和食品营养科学交流联盟共同主办。这也是2017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系列活动之一。

标题:科普实验为小学生揭秘 长得“怪”不一定是转基因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9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