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59字,读完约2分钟
中国人民银行江西省宜丰支行开展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以来,积极响应国家扶贫政策和上级工作部署,引导和督促辖区内金融机构加大扶贫力度,建立“信贷创造”、“业务主体”、“普惠金融”的“3+1”扶贫机制,推进精准扶贫,搭建银行扶贫“桥梁”,帮助贫困农户,初见成效。

推进精准扶贫的三大举措
中国人民银行宜丰县支行率先建立了“信用创造+精准扶贫”机制,完善贫困农户信用档案。制定发布了《宜丰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由县政府转发实施。全县建立了农民电子信用信息档案,对贫困农民信用等级实行动态管理。对信用较差的农户,根据项目情况,根据信用等级,给予小额信贷10000-50000元;对信用村的信用贫困户,按等级增加到5-10万元;对信用镇所辖信用村的贫困户,最高信用额度可提高到15万元。

其次,建立“企业实体+精准扶贫”机制,拓宽金融精准扶贫的渠道和带动效应。为了帮助拥有一定资源的贫困农民尽快脱贫,中国人民银行宜丰县支行引导当地企业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实体的支持力度,由经营实体带动贫困农民脱贫。

第三,建立“普惠金融+精准扶贫”机制,促进金融资源向农村的配置。中国人民银行宜丰县支行鼓励银行网点深入农村,加快农村电子设备部署,深化帮助农民收(汇)款、转账、手机支付等多种服务功能。同时,直接向两家企业金融机构发放了1.25亿元扶贫再融资。

有三个主要的溢出效应
一是金融精准扶贫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有机结合。目前,全县已有8833户贫困户建档建卡,其中贫困信用户883户,银行贷款2649万元。
第二,金融精准扶贫与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壮大形成了相互促进、共赢的局面。全县新增90家农业经营实体获得银行扶贫贷款后,经营规模扩大,扶贫带动效应更加突出。

第三,金融精准扶贫与促进农村普惠金融的实施之间存在积极的互动关系。全县16个乡镇(场)至少设置了一台自动存取款机,215个行政村设立了服务点,帮助农民取款。中国银行符登村镇银行也在该镇设立了分行。此外,发放普惠金融扶贫贷款7000万元;发放“公司+贫困户”扶贫贷款5570万元,解决了73个贫困农户的就业问题,并通过优先购买贫困农户自有资源,带动周边乡镇200多个贫困户脱贫;向“生态旅游+贫困户”发放扶贫贷款450万元,为旅游景区40多名贫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标题:架起银农“脱贫桥”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559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