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309字,读完约11分钟
2016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在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应性货币政策和房地产政策的作用下,中国经济企稳回升,持续见底。
刘元春
2016年,经济运行企稳回升
无论是实体经济还是金融层面,
面,各界人士开始关注中国经济
触底反弹和对增长前景的高期望。
2016年是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也是供应方面结构改革的关键一年。面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在积极财政政策、适应性货币政策和房地产政策的作用下,中国经济在持续触底过程中企稳回升,呈现出以下九大亮点。

首先,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已经回到世界前列。
201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4.4万亿元,第四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6.7%和6.8%。经济增速重回世界前列,充分显示了中国经济的弹性。与此同时,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强劲反弹,并呈现出逐季度加快的趋势。全年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0%,第四季度达到9.6%。

第二,中国经济已经走出通缩。根据物价指数,2016年消费物价指数上涨了2.0%,比2015年高出0.6个百分点。Ppi同比下降1.4%,与2015年相比下降了3.8个百分点。更重要的是,自9月份以来,ppi同比从负值转为正值,12月份同比增长5.5%,表明该行业已经摆脱了50多个月的低迷,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总体而言,2016年gdp平减指数转为正值,表明短期供求状况全面改善,中国经济正在摆脱通缩,供求关系进入新的均衡状态。

第三,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从需求结构来看,中国经济对投资和外部需求的依赖程度正在下降。2016年前三季度,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1%,高于上年同期;相比之下,投资贡献率下降到36.8%,净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8%。从产业结构来看,中国经济对第二产业的依存度正在下降,产业转型升级(爱情基础、净值、信息)效果明显。2016年,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4%,比2015年增长4.7个百分点,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相比之下,第二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下降到37.2%,其中工业的贡献率下降到30.7%。

第四,许多行业出现了显著增长,成为新的增长点。2016年,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3%,达到15.3万亿元,在九个一级子行业中位居第二,尤其是第四季度,实现了两位数同比增长,增幅为10.6%。第四季度,运输、仓储和邮政服务的同比增幅也达到9.9%。此外,2016年,文化及规模以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达到8.03万亿元,同比增长7.5%,增速加快0.6个百分点。

第五,就业形势在保持稳定的同时,农民工增速首次回升。2016年,城镇新增就业1314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54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69万人,超过全年目标任务。2016年,农民工数量增加424万人,增长1.5%,增速比2015年高0.2个百分点,为2011年以来首次回升。在gdp持续下降的过程中,中国的就业形势没有恶化,甚至有所改善,反映出经济结构调整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第六,企业绩效有了很大提高。从微观主体表现来看,各项指标都有很大提高。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较2015年分别增长4.9%和8.5%,亏损企业总亏损较2015年下降9.2%,企业库存较上年增长5.5%,资产负债率由2015年的56.2%下降至55.8%。这些数据表明,微观经济实体的经营业绩有了很大改善,经济复苏的微观基础已经逐步建立。

第七,国际收支基本稳定。在全球复苏乏力、贸易下滑的情况下,中国经常账户仍保持2104亿美元的顺差,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9%,尤其是商品贸易顺差4852亿美元,这表明中国制造企业仍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在国际投资方面,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增加2112亿美元,对华直接投资净流入1527亿美元,均保持历史高位。2016年,存款、贷款、贸易信贷等负债由2015年的3515亿美元净流出变为400亿美元净流入,表明中国经济仍具吸引力,国内企业融资需求明显回升。此外,2016年10月,人民币正式加入特别提款权,成为中国经济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对中国政府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改革方面所取得进展的认可。

第八,供应方面的结构改革取得了实质性进展。2016年,“三比一、一减一补”得到大力推广,并取得初步成效。在减容方面,2016年钢铁减容目标为4500万吨,煤炭减容目标为2.5亿吨,均提前完成任务;钢铁行业的180,000名雇员和煤炭行业的620,000名雇员参与了裁员,安置人数接近700,000人;企业效益显著提高。2016年,钢铁行业利润总额实现扭亏为盈,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利润总额增长2.3倍,煤炭采选行业利润总额增长2.2倍。在去库存化方面,2016年商品房销售面积比2015年下降了3.2%,尤其是住宅销售面积比2015年下降了11%,库存水平低于2014年。在去杠杆化方面,以市场为导向的债转股和并购得到有序推进。2016年,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8%,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在降低成本方面,实体经济的成本持续下降。2016年,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每100元成本为85.52元,比2015年下降0.16元。在短板方面,精准扶贫、自主创新等重点领域的短板工作也取得了积极成效。

第九,市场参与者的信心已经反弹。一系列经济指标的恢复和供应方结构性改革的有序推进,使企业家信心指数、居民未来收入信心指数和银行家宏观经济信心指数等各种市场主体的信心指标发生了积极变化。这表明,无论是实体经济还是金融领域,社会各界对中国经济的触底和增长前景都寄予厚望。

2017年经济形势稳中求进
预计到2017年,中国经济总体格局将稳步推进,经济形势将在保持稳定的同时保持进步,但经济运行仍面临一些突出的矛盾和挑战,因此有必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规划。

2017年是中国实施“十三五”规划细则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改革深化的一年。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发展、改革的深化和新的制度红利的不断释放,中国的经济增长将继续改善。预计2017年中国整体经济结构将稳步推进,经济形势将是稳中求进,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2.1%-3%。

首先,经过2016年的稳步增长,中国经济在2017年有了一个稳定的基础。在宏观层面,经济增长率领先世界;在微观层面,企业绩效明显提高,尤其是制造企业的总利润增长了12.3%。目前,供求关系有所改善,主要参数强劲反弹。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51.3%)和非制造业业务活动指数(54.6%)均处于扩张区间,一些新动能和新格式的表现好于预期。

其次,中国经济的弹性极大地增强了国内外投资者的信心。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今年1月发布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报告,2016年,中国经济增速重回世界前列,对全球增长的贡献达到30%,超过发达国家的总和,这让全球投资者看到了中国经济的弹性。与此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中国2017年经济增长预测上调0.3个百分点,至6.5%,并表示中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三是结构转型取得显著成效,韧性进一步增强。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对投资和外部需求的依赖度下降。特别是,经常账户盈余不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2017年,面对外部不确定性,中国经济增长的脆弱性下降,弹性进一步增强。

第四,推出一系列中长期计划将有助于稳定投资者的预期和信心。最近,国务院先后发布了《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和《国家土地规划纲要(2016-2030年)》,明确了中国人口发展和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在较长时期内的方向性和全局性的总体部署。这些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颁布,不仅对今后的经济建设起到了根本性的指导作用,而且有助于稳定目前投资者的预期和投资信心,打破了去年初以来民间投资增速持续下滑的局面。

第五,2017年中国cpi通胀温和反弹,“债务通缩”压力缓解。由于基数效用,cpi和ppi在2017年不会显著下降。生产者价格指数的上升程度取决于去库存化和去产能化的进程,也取决于国际商品价格,预计国际商品价格将呈现“先高后低”的趋势。Cpi也将上升,但不会太高,约为3%。因此,过去几年困扰中国经济的“债务通缩”恶性循环的压力将得到缓解。与此同时,没有必要过于担心通胀。中国整体产能过剩和需求不足将持续,全球价格水平将处于相对低位。2017年,货币政策不会有很大调整,总体方向是中性的,既不刺激也不收缩,确保流动性相对稳定。

第六,2017年,经济工作将从稳中求进提升到方法论层面,一些重大改革将取得突破。2017年,中国经济触底企稳,与往年相比,“稳定”任务有所缓解;2017年,“进步”的范围、深度和工具将得到提升和调整,特别是供给方面的结构性改革将从“三个一、一减一补”扩大到四个方面。可以预计,一些重要的根本性改革将在2017年取得突破。首先,供应方结构改革将在2017年取得明显成效和“质的”变化。与此同时,一些基础改革也将被打破,包括国有企业改革、金融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社会保障领域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只要我们坚持深化改革,中国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并最终全面腾飞。

2017年,中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一些突出的矛盾和挑战,需要有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规划。
首先,我们应该继续关注和处理债务问题。尽管“债务通缩”的压力有所缓解,但债务水平仍偏高。债务的可持续性将影响2017年的经济增长、新旧动能的转换速度以及国家资产的质量。如何控制风险,防止资产价格泡沫蔓延,降低企业负债率,都是2017年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其次,在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中,要处理好稳定与改革的关系,特别是房地产短期稳定与长期机制建设的矛盾。2016年,经济增长对房地产业的依存度回升,房地产业增长8.6%,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从2015年的2.7%提高到7.8%。2017年,房地产调控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关系到全局。

第三,供应方的结构性改革应以振兴实体经济为目标,这需要许多具体措施和良好的把握。一方面,要加强金融监管,防止资金脱离实际;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扭转实体经济回报率正在下降的现实。

第四,全球经济增长的前景仍然暗淡,不确定性在增加。特朗普的“新政”、美联储的加息和英国的“英国退出欧盟”将给中国2017年总体战略的实施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所执行院长)
标题:从2016年经济运行九大亮点看中国经济走势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593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