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91字,读完约3分钟
2月10日,资本市场的注意力被一个会议和一个人吸引了。熟悉中国证监会现任主席刘风格的人士,正等待着在2017年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以其独特风格向公众公布第一份系统的政策议程,会议主题是“刘新政”。

刘在监管工作会议上的多次发言也表明,2017年中国证监会的监管风格将延续上一年的风格,这体现在证券监管体系的内部总结上,即严格监管、法律监管和综合监管。

除了“稳定”之外,“进步”也将是刘新政的关键词。抓住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机遇,也在推进一系列改革。
Ipo是中国证监会服务实体经济的最重要渠道之一。坚持现有的新股发行政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恢复股票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年底和年初,关于ipo发行节奏变化的讨论层出不穷。作为制定证券监管体系全年政策议程的重要会议,刘这次也多次提到ipo相关内容。可以肯定的是,2017年,中国证监会将继续推进ipo规范化。

银河证券首席策略师孙建波表示:“资本市场需要具备融资功能。我们把中国证监会的ipo行为称为常态化,这意味着这种方法是正确的,而不是异化的。既然这种行为被认为是正常的,那么这种行为肯定是正确的,而且对实体经济有利。”

一位出席证券期货监管会议的与会者告诉记者,刘在会上表示,他一定要了解制度,咬紧牙关,确保质量好的公司能够及时上市,并在两三年内解决ipo堰塞湖问题。像"一定要了解系统"和"咬紧牙关"这样的词语反映了如今推动ipo规范化的困难。长期以来,ipo审查的加速伴随着二级市场将被抽血或股指将被拉低的舆论。

值得注意的是,刘还回应了股指稳定性与融资强度之间的对应关系。他表示,股指的稳定性和融资力度不能对立。没有新股发行数量的增加,资本市场的一些丑恶现象就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当这个数字上升时,壳价就会下降,所以不会有投机。

中国证监会今年发布的六项“稳定”和六项“先进”指引,也体现了推动ipo正常化的固定基调。
可以说,ipo是中国证监会服务实体经济的最重要渠道之一。坚持现有的新股发行政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恢复股票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刘在这次监管工作会议上再次提到了登记制度。他说,登记制度是监管方法的要求,不是监管目标,也不是与行政审批制度相对立。他认为,注册制度的核心是把握上市公司的质量,无论ipo在哪里获批,都必须符合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许高认为,区别在于行政管理是否过度。“过去,在实行审批制度时,ipo会因市场变化而不时暂停,比如股市明显下跌时,从而把ipo作为调控股市的工具。在这种政策控制下,注册制度和审批制度是不同的。然而,从去年的角度来看,监管当局并没有积极利用ipo来监管股市。这是正确的方向。股市指数是高是低,它不能因为指数的水平而影响监管政策的节奏。”

当回到ipo障碍湖和注册系统的疏导功能时,CICC人说:“ipo发行非常迅速,一方面为实体经济企业提供了大量的融资支持,另一方面有效地分流了股市的流动性,抑制了股市泡沫。这两点实际上是之前推广注册系统的大目标。过去一年,这两个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实现。”
标题:告别IPO堰塞湖 重新定义注册制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609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