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81字,读完约2分钟
在“行动计划”和“一带一路”文化贸易发展计划中,拟开展1000次文化贸易专业管理人员、创意策划人员和管理人才交流访问。事实上,文化贸易人才的短缺不是一蹴而就的。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井喷式”发展,文化贸易人才短缺问题也日益突出,政府和企业加大了培养文化贸易人才的力度。

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龚玉轩在接受《国际商报》采访时指出,这里不乏专业的生产人员、既懂文化又懂目标市场的复合型管理者,以及具有广阔人文视野和深刻产业理念的复合型规划和产业链合作管理人才。目前,大多数文化企业的管理层缺乏国际化战略,普遍以国内市场为战略核心,普遍害怕海外市场发展困难。因此,企业的经营战略中缺乏国际产品开发、国际技术合作、国际生产、国际营销和国际售后服务,这必然会阻碍中国文化贸易的发展。

许多成功案例证明,文化“走出去”要求文化企业的管理层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提供的各种资源,积极确立国际化战略,积极与合作伙伴打造国际产业链,在市场调研、产品研发、生产、分销、衍生产品、售后服务、资本运营、品牌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升级。因此,龚育轩建议开设专门的课程来培养复合型文化贸易人才,在这种情况下实践课程应该占很大的比重。

对于《行动计划》中提出的“一带一路”文化贸易扩张计划,宫宇轩认为是必要的,但如何沟通是值得研究的。他说,最好将交易所限制在某个地区(或国家)的某个行业。交流重点应放在产业链合作结构、商业模式、法律环境、文化和宗教环境等方面。,其中最好有来自政府和学术机构的代表。

对此,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人才交流和互访有多种形式,如“请进”或“出去”。除一般培训外,还可以邀请外国专家和企业以年会的形式来中国讨论最新的发展趋势和合作方向。例如,中国文化产品国际营销年会就是一个很好的品牌。同时,人才的培养需要与文化贸易的具体领域相结合。
标题:以人才为本发展文化贸易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618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