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96字,读完约4分钟
中国经济在线上海4月13日电(记者沈)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和中国金融信息中心联合举办的“上海实体经济产业管理创新”研讨会于4月12日在上海浦东陆家嘴举行。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纷纷发表意见,对上海工业管理的改革和创新提出建议。

上海市经济信息委员会副主任黄欧在讲话中指出,目前上海实体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和结构转型升级(爱基础、净值和信息)的关键时期。上海领导人对此高度重视,提出实体经济要夯实基础,提升能源水平,推进区域经济统筹,打造先进制造业的重要承载区。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供应方结构改革的主战场。上海良好的产业基础、支撑能力和创新活力(爱基、净值、信息)为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弹性和增长潜力。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给制造业发展带来不确定性,国内经济仍处于“L”型底部,“三比一,一减一补”仍任重道远。

据黄欧介绍,从去年开始,上海出台了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等相关文件,创新了审批制度改革、企业技术改造、智能制造应用等机制。,并介绍了第一套、第一版和第一批应用程序支持策略。上海应该在“十三五”计划结束前努力将制造业增加值保持在国内生产总值的25%左右。不仅要加大产业创新、项目储备和产业投资力度,还要提高土地综合利用和必要资源保障效率,在制度创新、降低制度交易成本和跨部门协同服务等方面取得突破。

黄欧表示,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和实践,上海自贸试验区在负面清单等市场准入机制方面积累了经验,在海关检查便利化、保税管理等行政监管改革方面也创造了新模式。随着上海自贸区建设进入3.0时代,将率先探索在构建新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深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创新促进机制等方面的改革突破。我们希望利用自由贸易试验区不断探索促进制造业开放、离岸创业合作、产业数据对接、优化企业服务机制、创新要素资源配置的途径。加强自由贸易区内外的联系,增加包括外资在内的各类企业的投资吸引力;建立自贸区与城市工业园区联动机制,优化产业布局和集聚导向,加快培育经济增长。

与会专家围绕借鉴自由贸易区制度优势,加强产业管理创新,提出了建议和意见。上海市政府参事办公室主任王新奎强调要加强实体经济体制的创新。通过分析生物制药行业临床研究、生产和上市的审批和监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专项监管目录、绿色通道注册审批、分阶段降低市场准入壁垒等措施。建议复制推广到其他领域,强调机制创新要集中在行业,向企业倾斜,方案要系统化、综合化、可操作化、可评估化,优势要集中在抗歼灭上。

浦东新区政协副主席、科委主任唐介绍了优化上海自贸区外商投资制造业企业投资服务体系的工作思路和设想。上海自贸区在推进以负面清单为核心的投资管理体系、便利贸易监管体系、开放金融创新体系和事后监管体系的基础上,探索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开放经济风险压力测试区、完善政府治理的先导区和拓展市场的桥头堡,构建政策发布、企业服务、双重创新示范三大服务企业平台。

外高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外高桥联合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伟介绍了FTZ境内外实体经济联合发展的经验。一是创新功能,促进保税区实体经济发展,包括依托海关特殊监管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充分发挥整个产业链优势,引导跨国公司高端发展;二是培育全产业链服务的复合型总部,通过上下游功能的叠加和业务发展引导企业向总部转型;三是充分发挥FTZ优势,促进区内外产业资本、产业/房间、平台服务、业务合作和专业人才的联动。

市委党校教授、经济学系副主任唐觉兰强调,FTZ的核心是制度创新和生产关系改革,根本宗旨是服务实体经济。她总结了国内外推动FTZ实体经济发展的经验,从“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产业升级、提高创新水平、增加就业机会”六个方面总结了FTZ对实体经济的推动作用,并提出了可供借鉴的经验措施。

在研讨会上,发言者与与会企业进行了互动,并就共同关心的产业管理机制创新进行了热烈讨论。组织者已对企业问题和需求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将形成研讨会内容专题报告和企业需求专题报告,与金沙资本研究团队共同开展有针对性的政策突破研究。
标题:上海举办实体经济产业管理创新研讨会 为改革创新上海产业管理出谋划策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842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