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00字,读完约4分钟
随着法国新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的就职,欧元区“黑天鹅”的接力棒正式移交给意大利。意大利经常听到不好的声音,而经济增长缓慢是诱因。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陷入当前局面的原因是长期而复杂的。

首先,一组数据被用来说明意大利经济的不景气。意大利央行副行长法比奥·帕内塔(Fabio Panetta)公开表示,在过去五年里,意大利国内生产总值(gdp)下降了7%,就业岗位减少了60万个。具体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据意大利官方统计,在过去的18年里,意大利的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萎缩了0.4%,而同期,法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15%,西班牙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20%以上,德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甚至超过了25%。

财政收入疲软,但政府债务却在增加。就绝对债务规模而言,意大利政府债务规模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已经达到130%。
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学家表示,只有当政府债券收益率降至gdp增长率以下、政府收支扣除债务利息后出现盈余时,意大利的政府债务压力才会逐渐下降。然而,数据显示,意大利10年期政府债券的收益率在经历了4月份的下降趋势后,仍保持在2%左右。同期,欧盟委员会估计,意大利2017年和2018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分别仅为0.9%和1.1%,均低于其政府债券收益率。显然,意大利没有希望通过自身的经济增长来偿还债务。

至于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之所以在短期至中期内出现下滑,是因为在欧洲债务危机期间,意大利政府没有选择接受欧盟的援助,以免给自身改革带来太大压力,从而降低了经济改革的紧迫性。此外,在意大利的政治舞台上,有许多政党实行议会共和制,一个政党很难占据多数席位。主要政党必须与其他小政党联合组成内阁,这使得意大利政府很难长期控制经济,无论哪个政党执政。在上述两者的共同作用下,意大利经济改革和财政紧缩政策的实施被打折扣,客观上延长了其经济陷入债务危机的时间。

从长远来看,意大利的经济衰退也是欧洲一体化经济利益分配不均的产物。欧盟单一市场的构建有效地消除了欧洲内部的贸易壁垒和制度壁垒,实现了区域内贸易的快速发展。然而,由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这一市场红利的很大一部分属于中欧和东欧国家。英国、法国、意大利等传统西欧国家不仅利润有限,而且为了实现欧洲一体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出售了原有的市场份额。

欧盟委员会关于2000年至2014年欧盟内部贸易数据的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14年中,英国、意大利和法国的欧盟内部出口比例分别下降了1.5、3.1和4.0个百分点。

在“出售”市场的同时,作为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的意大利,不得不与德国和法国等传统欧洲大国一起承担欧盟预算。遗憾的是,意大利在欧洲没有德国和法国那样的话语权,也不能从欧盟获得财政援助,因为它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可以说,处于领先国家和非领先国家之间的意大利承受着财政成本和制度成本的双重压力。

此时此刻,当我们回顾现阶段意大利的银行业危机,当鼓吹“英国退出欧盟”的五星运动党成为欧元区生存前景的最大噩梦时,不难理解。
然而,理解只是一个方面,而实现是另一个方面。对意大利来说,它的“英国退出欧盟”远没有英国“自由和容易”。虽然“英国退出欧盟”可以使意大利赢回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自主权,但它可以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本身来解决财政赤字问题,刺激经济复苏。然而,对于持有大量欧元计价债务的意大利金融业来说,曾经的“英国退出欧盟”,本币对欧元的严重贬值是无法忍受的。此外,意大利的政治和经济独立性远不如英国。一旦它选择了“英国退出欧盟”,今天的瞬时经济市场冲击就很弱。然而,为了留在欧洲,意大利不仅需要继续在欧洲一体化体系中处于空的红利范围内,还需要用更多的金融改革来换取欧盟的援助。公众舆论和政治稳定继续面临巨大挑战。

可以说,在今天的意大利,前进还是后退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自欧盟成立以来,“两难”似乎成了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的宿命。
标题:谁把意大利推向了风口
地址:http://www.aqh3.com/adeyw/9738.html
